格灵深瞳6月28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6月28日接受23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问:公司如何展望智慧金融领域业务,以及农行、建行等目前进度□□?展开讲一下公司与传统做安防的企业在理解银行需求方面的本质区别?
答:公司从2018年开始和农行合作,刚开始入围的只是三维行为分析仪,后来由于农行对我们的产品比较满意,于是后续我们中标了边缘服务器及相关软件,面向约2.3万个农行网点□□,供货周期从2021年开始一共是四年时间□□□□□,今年的供货也在有序推进中。去年公司中标了建行总行的AI云平台□□□□,公司在持续建设和迭代升级□□,其应用于网点的产品招标时点受疫情干扰有所延后□□□□□□,具体什么时候招标还未明确,但公司会做好充分准备□□□。
做传统安防硬件的企业有很强的硬件供应链能力,这个肯定不是我们做软件出身的公司能够去PK的,所以我们也不去PK传统的摄像头,而是选择发挥更复杂一些的像姿态和动作行为识别技术优势□□,大家其实还是处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本质上还是在做不同分工的事□□。公司做的三维相关的视觉技术是需要沉淀的,公司早期做了很多商业零售方面的尝试,后续也将三维视觉技术应用在包括银行、轨交、体育等领域□□□,我们已经有了先发优势□□□。如果做传统安防硬件的企业想实现这种类似的功能□□□,本身还需要大量的场景数据去打磨模型和产品,其未必能够在短期实现我们这样的水平。例如公司在与银行的深入合作过程中,对银行的各种场景功能的理解、技术的实现、产品的研发有了较为深厚的积累,因此公司的方案基本能够满足银行全方位管理需求,现在银行可能很难再给那么多企业那么长时间去熟悉这些场景进而去满足产品功能,所以公司在银行场景有比较强的先发优势和壁垒。
答:首先,银行内部的IT采购基本上五年左右会有一代更新□□□□,另外这些软硬件产品本身也会做一些迭代升级□□□□□□,所以我们对未来的预期是每五年银行对原有产品会有更新采购的需求□□,银行使用我们的AI云平台过程中会沉淀大量的业务和管理数据,迁移和转换成本很高,加上预期未来会有一些新银行客户的加入,因此公司未来在银行领域可能会有不同收入浪潮的叠加□□。
问:公司在智慧金融领域会不会在交付上存在瓶颈,阻碍收入发展,毕竟不完全是纯产品,还有实施的过程□□?
答:我们目前给农行交付的产品标准化度很高□□,实施成本不高□□□□。我们和农行在早期交付的时候,会给各个地方的农行做一些相关的培训,现在就成熟好多,特别是将来规模化扩大业务时会更具规模效应。另外,我们基本不负责设备安装□□□□,所以我们未来在这不会有太多的交付成本□□□。
答:超过60%。公司未来的发展不会局限在金融领域,公司未来还会重点发展的轨交和体育等领域□□□□,公司认为这两块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可能确实很难一下子就释放出来,这需要一个过程。
问:智慧金融的营收占比增长较快,但是毛利率比城市安防领域的要低一点,是不是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的占比在提高□□□□□□?
答:安防的毛利率比较高是因为在安防领域公司基本上都是提供最核心的AI产品如软件算法引擎,或者说以软件为主的解决方案□□□□□□,所以安防领域的毛利率很高。公司在金融领域很多交付的形式都是软硬一体的,毛利率不如纯软的高,但现在也是呈上升趋势□□□□□□,因为公司中标之后□□,价格是相对稳定的□□□□□,随着交货规模的不断增大,从供应链角度来讲□□□□,网盟彩票硬件的成本有优化的空间。
公司不断的去开发新场景是因为安防的定制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像金融以及未来的轨交、体育领域我们都希望去做标准化产品。例如金融,农行网点应用的都是标准化产品,不会因为不同的区域就有所不同,与建行合作过程中,公司发现他们绝大部分的诉求其实是一样的□□,公司只需要再去开发二者之间并不太大的差异需求就行了□□□,未来随着客户数量增加□□,公司的智慧金融产品会愈加标准化。
答:公司的研发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做关于轨交和体育方面的研发了,已经有比较前瞻性的布局。公司不会为了要快速实现比较大规模的盈利□□,就放弃未来的战略规划□□□□□。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其实很多事情是做在前面了□□□□□,因此公司未来的规划会要求收入的增速高于研发投入的增速,公司毕竟已经上市了,因此还是希望能够做到比较稳健的增长。尽管我们在2020年和2021年都做到了经营层面盈利,但我们在短期内也没有要极度控制成本,要把利润很快做大的诉求,公司现在还是在一个打江山的阶段,还是希望能持续投入研发,进一步的去提升壁垒,加强我们核心竞争力,在我们看好的场景里面更多更快的扎根。
答:公司2020年和2021年已经实现了经营层面的盈利。基于招股书里面披露的前瞻性信息的数据,公司预估2023年能够实现表观盈利□□□□□□。网盟彩票
问:轨交业务的增长是不是会比体育更快?轨交业务今年进展情况如何,大概什么时候占比会有显著提升?轨交行业是否会受到疫情影响导致投资有所减少?
答:轨交业务在去年就实现了商业化落地,比体育更早一些□□□□□□,体育产品目前在学校和军队做试点□□□□。公司已经商业化落地的轨交业务是对车进行检测□□□,去年已经在做多个试点,目前公司交付的主要是软件,硬件正在研发中□□。我们自研的硬件产品的成本预计会比外采的低很多,所以未来会有一个比较高的毛利率,公司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初会推出比较成熟的软硬一体产品,但更大规模的落地要到明后年□□□□□□,这是一个蓝海市场□□□□□,我们对取得一定的份额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另外,公司还在就铁路轨道检测场景研发新产品,这也是一个大市场□□□□□□。
疫情对轨交行业投资有可能存在短期内影响,例如新建线路的开工□□□□□□,但国家对轨道交通投资持续增加□□□□,而且车辆底检、轨道检测在轨交体系内属于一级检修,检修频率高,相对来说需求比较刚性。另外,公司的轨交业务正处在刚开始发展的阶段□□,远未到大规模放量的时期,因此疫情对下业短期的影响实际上对我们的业务干扰不大,公司认为行业整体的市场空间不会受到短期疫情因素的干扰。
答:这两个方向都不错□□□,因为当前这两个方向的市场的渗透率都还非常低而且都会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都属于元宇宙概念□□□□□。我们基于三维姿态和行为识别技术以及游戏内容开发能力正在研发的超大型沉浸式人机交互运动游戏,我们称之为“大宇宙”;VR游戏我们称之为“小宇宙”。VR游戏设备有点像在游戏机基础上做出的提升和迭代□□□□,他有他的优点□□□,但相对来说在使用时因为无法看到现实环境其区域范围比较有限。但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应用于线下场地,用户无需佩戴任何头盔或眼镜,同时可以让用户体验到人与人在现实世界之间的互动、人与虚拟世界之间的互动。所以我们觉得这两个方向不存在太多竞争关系□□□□□□,各自有不同的发展空间,甚至将来“大宇宙”和“小宇宙”还可以互相融合□□□。
答:我们有往消费级市场拓展的考虑,公司认为未来体育市场的应用是可能的方向,因此未来我们可能会从体育教育的角度□□□,向to C场景做布局,但是这还需要时间去做开发□□,目前公司主要还是to B的产品□□,还是希望先把这块的商业化做大、做成熟。
答:我们认为技术本身不会成为长时间的壁垒,AI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要和场景深入融合,要打造出高性价比的产品□□□□,客户要有意愿并能够付费,才是公司得以发展壮大的路径□□。我们既是创新驱动型的公司□□□□□□,也非常注重商业化落地,我们希望能够基于我们的技术创新不断挖掘高价值场景,即便是在相同的大场景里□□,我们也在不断拓展新的小场景,去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提供面向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主要包括智源智能前端产品、灵犀数据智能平台和深瞳行业应用平台;解决方案包括视图大数据解决方案、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智慧金融解决方案、智慧油站解决方案、商业智能解决方案、体育健康解决方案、轨交运维解决方案等□□。公司多次获得行业权威奖项及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19年10月□□□□□□,公司获得2019年度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2019年12月,公司作为工信部2019年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的潜力单位,开展“威目人脸识别系统”项目技术攻关;2020年12月,公司承担科技部“全民健身大数据共享机制及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中报业绩超去年全年,沪市“中报第一股”短期涨幅达50%□□□□□!机构积极调研绩优股,中欧“四大天王”之一的周蔚文在提前布局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8.87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8026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43.39%,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217.9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18%,股份类型:首发一般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